距离阿拉斯加会谈的最后两天,普京对美西方甩出两个下马威,顿巴斯前线俄军单日推进15公里,乌军防线濒临崩溃配资行情最新消息,北极试射场俄军集结核动力导弹部队,西方雷达全程紧盯,普京打的什么算盘?乌克兰真要割让9000平方公里换停火?
观察者网消息,在顿巴斯腹地红军城方向,俄军24小时内突进15公里,157平方公里土地瞬间易主。
多方信源证实,俄军此次突破集中在红军城北部,利用乌军步兵短缺的漏洞快速穿插。据悉,俄军突击队已切断T05-14公路,威胁乌军补给线。更危急的是,俄军先头部队逼近乌后勤枢纽格里希诺,距离仅剩3公里,若此地失守,红军城战役或提前定局。
乌军匆忙调遣刚撤下休整的第79旅“堵缺口”,但这支精锐部队此前在南部战场已损失惨重,仓促回防形同“疲兵救火”。前线军官公开抱怨指挥层忽视预警,称部队长期兵力不足,战术支援单位“一年半来只会传命令”。
美专家分析认为,乌军预备役捉襟见肘,直接导致俄军推进“如入无人之境”。
尽管俄官方对战果保持沉默,乌总统泽连斯基在12日晚紧急回应,承认红军城和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局势严峻,称已采取措施“扭转局面”。
展开剩余75%但基辅的应对明显滞后,俄军突破深度远超乌方预期,部分区域甚至形成半包围态势。乌军防线崩溃速度暴露两大问题:一是兵力轮换体系失灵,二是指挥系统反应迟缓。
以乌军第79旅的遭遇为例。这支部队原在新帕夫利夫卡激战,因伤亡过重后撤休整,却未满24小时就被迫北上驰援。类似案例在乌军多支主力中重复上演。乌军长期依赖固定防线“硬扛”,而俄军通过消耗战逐步耗尽乌军有生力量,最终在局部形成兵力碾压。
西方情报机构早前评估称,乌军需每日伤亡千人才能维持战线,但兵员补充始终未能跟上。一名基辅匿名官员向英媒透露,部分前线部队实际兵力不足编制一半。这种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调度,让俄军抓住机会发动致命一击。
值得注意的是,俄军此次采用多点渗透战术。除波克罗夫斯克外,南线别利茨科的穿插部队距乌军后勤公路仅2公里,几乎掐住乌军“咽喉”。一名北约匿名军官向路透社表示,俄军似乎改变了“硬啃堡垒”的策略,转而寻找防线的“软肋”快速切割。
而这还只是普京给乌克兰的第一个下马威,同天俄媒又爆料称俄方即将在北极试射核动力导弹。
卫星图像显示,俄罗斯新地岛试验场近期动作频频:划下500公里禁飞区、核能署专机进驻、运输船密集卸货,一切迹象都指向“海燕”导弹的第四次试射。这款被普京称为“无法拦截”的武器,理论上可凭借核动力实现无限续航,但其2018年以来的三次试射均以坠毁告终,最长飞行记录仅35公里。
普京选择阿拉斯加会谈前重启测试,等于把“核筹码”直接押上谈判桌,一方面是向特朗普展示“可穿透美国反导系统”的杀手锏,另一方面用放射性尾迹的潜在威胁刺激欧洲神经。
至于在此时突然曝出红军城的战果,就是为了在阿拉斯加会谈前制造既成事实,当俄军实际控制线向西推进10-15公里后,任何未来的停火谈判都将从新战线开始计价。
而俄罗斯会这么做也跟泽连斯基一直咬死不松口“领土交换”计划有关,此前俄方曾要求基辅放弃顿涅茨克剩余30%,约9000平方公里领土换取停火,特朗普团队也私下向泽连斯基施压,暗示可用顿巴斯交换俄军停止南线进攻。
但泽连斯基在日前明确拒绝,称放弃高地等于给俄军架起进攻的跳板,或许正是乌克兰的态度才让普京在会谈前甩出了这两个下马威。
目前来看这两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,红军城的战果让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的心理防线被动摇,因为当俄军持续攻城掠地,任何"冻结冲突"方案都意味着承认现状。
而"海燕"试射则直击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焦虑,2019年美国退出《中导条约》时就曾特别点名该武器,如今普京故意在特朗普最敏感的核优势领域加码,既为抵消西方军援乌克兰的长期优势,也为试探白宫对"领土换和平"的真实底线。
接下来俄军的目标很明确:夺取格里希诺配资行情最新消息,彻底切断红军城乌军退路。若成功,乌军在顿巴斯的核心防线将出现20公里宽的缺口,俄军可直逼克拉马托尔斯克等战略要地。
发布于:山西省信誉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